了凡四训
《了凡四训》作者为明代袁黄,字坤仪,后改名了凡,是书为袁了凡作于六十九岁,全文分四个部分,原本为教育自己的儿子,故取名《训子文》;其后为启迪世人,遂改今名。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,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,又名《命自我立》,是一本种德立命、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。在《了凡四训》里,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,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,告诫世人不要被“命”字束缚手脚,要自强不息,改造命运。
袁了凡于嘉靖十二年(1533年)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(故居陶庄镇),年轻时聪颖敏悟,卓有异才,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。万历十四年中(1586)进士,十六年授宝坻知县,颇有政绩,被誉为“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”。万历二十年(1592),倭寇进犯朝鲜,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,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,谋划平壤大捷,一举扭转战局。后罢归乡里,著书立说,担任《嘉善县志》主笔,1606年夏去世,享年74岁。天启元年(1621)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,赠尚宝司少卿。清乾隆二年(1737)入祀魏塘书院“六贤祠”。
中国人历来注重教育,家庭教育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。很多家书、家训流传至今几百年,仍被大家广泛认可和传颂。这其中不乏我们熟悉的如《曾国藩家书》、《傅雷家书》、《了凡四训》、《颜氏家训》、《朱子治家格言》等等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,明清以来一直在民间备受推崇的家训《了凡四训》。
《了凡四训》的作者是明朝思想家、佛学家袁了凡,写这本书的时候,袁了凡已经69岁了,本来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,同时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和人生体悟的总结。但是,正所谓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作为家训的《了凡四训》此后却成为了家庭教育的教材,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广泛,并且一直流传至今。很多人通过书中留下的功过格纠误从善,获得了崭新的人生格局。曾国藩在读完《了凡四训》以后改号“涤生”,意为洗“涤”昨日的错误,读完此书后焕发新“生”。
那么《了凡四训》作为一本家训,从诞生至今的四百多年时间里,为什么能一直同时被名流贵族和普通百姓共同推崇呢?不同于其他家训或家书刻板、教条的规则叙述,《了凡四训》是通过讲述作者自己的切身经历来进劝导和训诫。这就使得劝诫的内容更加有说服力,同时,整本书的可读性和可传播性也大大增强了。